武汉科技大学自考老师微信
(扫-扫上方二维码添加)学历相关问题请添加老师微信,武汉科技大学自考老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武汉科技大学自考热门
广东2009年自考汽车运用工程课程大纲-自考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自考 发布时间:2011-03-02 查看:222次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 课程性质与特点
《汽车运用工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汽车运用条件的特性、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其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地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来较大地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 深刻理解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这五大汽车指标的概念、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熟练掌握汽车在走合期、高温、低温、高原、山区、坏路和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3. 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4. 掌握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湖北自考网-自考');">湖北自考网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次重点章节:
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
第七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第八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第九章 汽车使用寿命
一般章节: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六章 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了解汽车运行工况的主要参数,掌握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同时掌握汽车使用的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
难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使用条件
1. 气候条件
2. 道路条件
3. 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
4. 运输条件
5. 汽车运用水平
6. 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第二节 汽车运行工况
汽车运行工况的参数。
1.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
2. 汽车运行工况分析
汽车运行工况的研究常采用测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数字仿真方法。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主要指标。
容载量、汽车质量利用、使用方便性。
(三)考核知识点
1. 多种使用条件对汽车使用效果的影响。
2.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及分析方法。
3.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和评价参数。
(四)考核要求
1. 多种使用条件对汽车使用效果的影响。
领会:多种使用条件,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对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影响。
2.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及分析方法。
识记: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
简单应用:汽车运行工况分析方法。
3.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和评价参数。
识记:汽车使用性能主要指标和评价参数。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行驶阻力的组成和产生机理,理解汽车驱动系统的主要特性,并能够运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和功率平衡图进行汽车动力性分析,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条件,了解汽车动力性试验。#p#分页标题#e#
重点:汽车动力性分析、行驶附着条件。
难点:汽车动力性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行驶阻力
1. 稳定行驶阻力:车轮阻力、空气阻力和坡度阻力。
2. 动态行驶阻力:平移质量引起的惯性力和旋转质量引起的惯性力矩。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系统
1. 活塞式内燃机特性
2. 离合器和液力耦合器特性
3. 变矩器和液力变矩器特性
第三节 动力性分析
1.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和功率平衡图
2. 加速能力
3. 上坡能力
4. 最高车速和传动系最小速比的确定
第四节 行驶附着条件
1. 车轮的法向反力
2. 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3. 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4. 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附着条件
第五节 汽车动力性试验
1. 道路试验 通常使用五轮仪记录行程、车速和时间。
2. 室内试验 转鼓试验台是室内试验中一项基本实验设备。风洞试验是测量空气系数的必要设施,分为模型风洞和整车风洞。
(三)考核知识点
1. 稳定行驶阻力的组成和相应计算公式。
2. 汽车动力性分析。
3. 行驶附着条件。
4. 汽车动力性试验。
(四)考核要求
1. 稳定行驶阻力的组成和相应计算公式。
识记:稳定行驶阻力 :车轮阻力、空气阻力和坡度阻力。
简单应用:相应计算。
汽车动力性分析。
综合应用:
(1)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和功率平衡图。
(2) 加速能力、上坡能力的计算方法。
2. 行驶附着条件。
简单应用:汽车行驶附着力的计算。
汽车动力性试验。
综合应用:汽车动力性试验。
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掌握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试验方法,熟练掌握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了解汽车润滑油的分类和合理使用,掌握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
重点: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难点:试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
1.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方法:不加以控制的路上试验、控制的道路试验、道路循环试验(包括等油耗、加速、制动油耗等)、在汽车底盘测功器(即转鼓试验台)上的循环试验。
3.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提高汽车使用燃烧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1. 政策性措施 制定正确的运输能源政策。
2. 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结构措施
3. 汽车驾驶技术和维护的影响
第三节 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
1. 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使用
2. 汽车齿轮油的合理使用
3. 汽车润滑脂的合理使用
4. 润滑油的再生
第四节 轮胎的合理使用
1.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2. 轮胎的合理使用
3. 高速公路行车轮胎的使用
(三)考核知识点
1.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 等速百公里油耗量。
3. 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4. 合理利用滑行减少油耗。
5.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
6.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四)考核要求
1.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识记: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
简单应用:计算方法。
2. 等速百公里油耗量。
简单应用:
(1) 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2) 等速百公里油耗量的计算公式。#p#分页标题#e#
3. 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领会:
(1) 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政策性措施。
(2) 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结构措施。
(3) 汽车驾驶技术和维护的影响。
4. 合理利用滑行减少油耗。
简单应用:减速滑行、加速滑行和下坡滑行减少油耗的方法。
5.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
识记: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
6.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识记:
(1)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2) 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特点和优越性能。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区别,理解汽车被动安全性,深刻理解汽车的制动性,掌握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重点: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难点:汽车转向时受力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制动性
1. 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和滑移
2. 减速制动过程
3. 制动减速率
4. 制动稳定性
5. 制动力分配
6. 装载变化对制动性的影响
7. 双管路制动系统
8. 车轮抱死过程和制动防抱死装置
9. 缓速制动
10. 汽车制动性试验
第二节 操纵稳定性
1. 轮胎侧偏特性和车辆转向运动学
2. 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3. 汽车圆周行驶时的稳定性(汽车稳定转向特性) :中性转向特性、不足转向特性和过多转 向特性。
4. 转向轮绕主销的振动
5. 操纵稳定性试验 :稳态转向特性试验、瞬间横摆响应试验和回正能力试验。
第三节 汽车被动安全性
1. 车辆事故分析和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2. 内部被动安全性
3. 外部被动安全性
4. 被动安全性试验
(三)考核知识点
1. 汽车的制动性。
2. 操纵稳定性。
3. 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四)考核要求
1. 汽车的制动性。
领会: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区别。
2. 操纵稳定性
领会:
(1) 操纵稳定性的定义和相应的评价指标。
(2) 中性转向特性、不足转向特性和过多转向特性。
3. 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简单应用: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了解汽车的噪声特性,掌握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测定和汽车噪声的测定方法。
重点: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难点:噪声的测定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 排气公害
2. 噪声公害
3. 电波公害
第二节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 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CH)、氮氧化合物(NX)和颗粒(PM)的形成。
2. 使用因素对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负荷、发动机转速、不稳定工况和发动机热工况的影响。
3. 使用中降低汽车排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汽车的噪声
1. 汽车噪声的特性
2. 发动机噪声
3. 传动系噪声
4. 轮胎噪声
第四节 汽车排气污染物及噪声试验
1. 排气污染物的测定
排气污染物的试验方法。排气污染物的测量原理。
2. 汽车噪声的测定
汽车噪声的试验方法。
汽车噪声的测量仪器:主要有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还有磁带记录仪及电平记录仪。
(三)考核知识点
1.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 汽车噪声的分类和主要噪声源。
3. 汽车噪声的测定方法。#p#分页标题#e#
(四)考核要求
1.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领会:
(1) 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
(2) 使用因素对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2. 汽车噪声的分类和主要噪声源。
识记:汽车噪声的分类。
领会:主要噪声源。
3. 汽车噪声的测定方法。
简单应用:测定方法。
第六章 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汽车通过性的相关参数,以及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了解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相关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掌握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和总加权值评价法。
重点:汽车通过性的相关参数、平顺性的相关评价指标。
难点: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
1. 轮廓通过性参数: 最小离地间隙、 接近角与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转弯直径和内轮差、转弯通道圆等。
2. 牵引支撑通过性
主要评价指标:附着质量、附着质量系数及车辆接地比压
3. 汽车倾覆失效
汽车侧翻的条件、汽车侧滑的条件、汽车纵向倾覆的条件
4.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汽车的最大单位驱动力、行驶速度、汽车车轮、液力传动、差速器、悬架、拖带挂车、驱动防滑系统(ASR)、驾驶方法等
第二节 汽车行驶平顺性
1.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1)平顺性评价指标(2)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3)总加权值评价法
2.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1)悬挂结构 (2)轮胎 (3)悬挂质量 (4)非悬挂质量
(三)考核知识点
1. 汽车通过性的定义、分类和参数。
2.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3.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法。
4.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四)考核要求
1. 汽车通过性的定义、分类和参数。
识记:定义。分类。参数。
2.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领会:汽车的最大单位驱动力、行驶速度、汽车车轮、液力传动、差速器、悬架、拖带挂车、驱动防滑系统(ASR)、驾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3.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法。
识记:平顺性评价指标。
简单应用:(1)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2)总加权值评价法。
4.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领会:(1)悬挂结构 (2)轮胎 (3)悬挂质量 (4)非悬挂质量。
(一) 课程性质与特点
《汽车运用工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汽车运用条件的特性、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其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地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来较大地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 深刻理解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这五大汽车指标的概念、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熟练掌握汽车在走合期、高温、低温、高原、山区、坏路和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3. 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4. 掌握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湖北自考网-自考');">湖北自考网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次重点章节:
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
第七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第八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第九章 汽车使用寿命
一般章节: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六章 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了解汽车运行工况的主要参数,掌握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同时掌握汽车使用的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
难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使用条件
1. 气候条件
2. 道路条件
3. 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
4. 运输条件
5. 汽车运用水平
6. 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第二节 汽车运行工况
汽车运行工况的参数。
1.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
2. 汽车运行工况分析
汽车运行工况的研究常采用测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数字仿真方法。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主要指标。
容载量、汽车质量利用、使用方便性。
(三)考核知识点
1. 多种使用条件对汽车使用效果的影响。
2.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及分析方法。
3.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和评价参数。
(四)考核要求
1. 多种使用条件对汽车使用效果的影响。
领会:多种使用条件,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对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影响。
2.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及分析方法。
识记: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
简单应用:汽车运行工况分析方法。
3.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和评价参数。
识记:汽车使用性能主要指标和评价参数。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行驶阻力的组成和产生机理,理解汽车驱动系统的主要特性,并能够运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和功率平衡图进行汽车动力性分析,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条件,了解汽车动力性试验。#p#分页标题#e#
重点:汽车动力性分析、行驶附着条件。
难点:汽车动力性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行驶阻力
1. 稳定行驶阻力:车轮阻力、空气阻力和坡度阻力。
2. 动态行驶阻力:平移质量引起的惯性力和旋转质量引起的惯性力矩。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系统
1. 活塞式内燃机特性
2. 离合器和液力耦合器特性
3. 变矩器和液力变矩器特性
第三节 动力性分析
1.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和功率平衡图
2. 加速能力
3. 上坡能力
4. 最高车速和传动系最小速比的确定
第四节 行驶附着条件
1. 车轮的法向反力
2. 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3. 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4. 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附着条件
第五节 汽车动力性试验
1. 道路试验 通常使用五轮仪记录行程、车速和时间。
2. 室内试验 转鼓试验台是室内试验中一项基本实验设备。风洞试验是测量空气系数的必要设施,分为模型风洞和整车风洞。
(三)考核知识点
1. 稳定行驶阻力的组成和相应计算公式。
2. 汽车动力性分析。
3. 行驶附着条件。
4. 汽车动力性试验。
(四)考核要求
1. 稳定行驶阻力的组成和相应计算公式。
识记:稳定行驶阻力 :车轮阻力、空气阻力和坡度阻力。
简单应用:相应计算。
汽车动力性分析。
综合应用:
(1)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和功率平衡图。
(2) 加速能力、上坡能力的计算方法。
2. 行驶附着条件。
简单应用:汽车行驶附着力的计算。
汽车动力性试验。
综合应用:汽车动力性试验。
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掌握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试验方法,熟练掌握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了解汽车润滑油的分类和合理使用,掌握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
重点: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难点:试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
1.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方法:不加以控制的路上试验、控制的道路试验、道路循环试验(包括等油耗、加速、制动油耗等)、在汽车底盘测功器(即转鼓试验台)上的循环试验。
3.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提高汽车使用燃烧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1. 政策性措施 制定正确的运输能源政策。
2. 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结构措施
3. 汽车驾驶技术和维护的影响
第三节 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
1. 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使用
2. 汽车齿轮油的合理使用
3. 汽车润滑脂的合理使用
4. 润滑油的再生
第四节 轮胎的合理使用
1.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2. 轮胎的合理使用
3. 高速公路行车轮胎的使用
(三)考核知识点
1.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 等速百公里油耗量。
3. 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4. 合理利用滑行减少油耗。
5.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
6.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四)考核要求
1.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识记: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
简单应用:计算方法。
2. 等速百公里油耗量。
简单应用:
(1) 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2) 等速百公里油耗量的计算公式。#p#分页标题#e#
3. 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
领会:
(1) 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政策性措施。
(2) 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结构措施。
(3) 汽车驾驶技术和维护的影响。
4. 合理利用滑行减少油耗。
简单应用:减速滑行、加速滑行和下坡滑行减少油耗的方法。
5.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
识记: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
6.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识记:
(1) 轮胎的类型和特点。
(2) 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特点和优越性能。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区别,理解汽车被动安全性,深刻理解汽车的制动性,掌握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重点: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难点:汽车转向时受力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制动性
1. 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和滑移
2. 减速制动过程
3. 制动减速率
4. 制动稳定性
5. 制动力分配
6. 装载变化对制动性的影响
7. 双管路制动系统
8. 车轮抱死过程和制动防抱死装置
9. 缓速制动
10. 汽车制动性试验
第二节 操纵稳定性
1. 轮胎侧偏特性和车辆转向运动学
2. 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3. 汽车圆周行驶时的稳定性(汽车稳定转向特性) :中性转向特性、不足转向特性和过多转 向特性。
4. 转向轮绕主销的振动
5. 操纵稳定性试验 :稳态转向特性试验、瞬间横摆响应试验和回正能力试验。
第三节 汽车被动安全性
1. 车辆事故分析和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2. 内部被动安全性
3. 外部被动安全性
4. 被动安全性试验
(三)考核知识点
1. 汽车的制动性。
2. 操纵稳定性。
3. 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四)考核要求
1. 汽车的制动性。
领会: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区别。
2. 操纵稳定性
领会:
(1) 操纵稳定性的定义和相应的评价指标。
(2) 中性转向特性、不足转向特性和过多转向特性。
3. 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简单应用: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第五章 汽车的公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了解汽车的噪声特性,掌握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测定和汽车噪声的测定方法。
重点: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难点:噪声的测定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 排气公害
2. 噪声公害
3. 电波公害
第二节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 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CH)、氮氧化合物(NX)和颗粒(PM)的形成。
2. 使用因素对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负荷、发动机转速、不稳定工况和发动机热工况的影响。
3. 使用中降低汽车排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汽车的噪声
1. 汽车噪声的特性
2. 发动机噪声
3. 传动系噪声
4. 轮胎噪声
第四节 汽车排气污染物及噪声试验
1. 排气污染物的测定
排气污染物的试验方法。排气污染物的测量原理。
2. 汽车噪声的测定
汽车噪声的试验方法。
汽车噪声的测量仪器:主要有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还有磁带记录仪及电平记录仪。
(三)考核知识点
1.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 汽车噪声的分类和主要噪声源。
3. 汽车噪声的测定方法。#p#分页标题#e#
(四)考核要求
1.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领会:
(1) 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
(2) 使用因素对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2. 汽车噪声的分类和主要噪声源。
识记:汽车噪声的分类。
领会:主要噪声源。
3. 汽车噪声的测定方法。
简单应用:测定方法。
第六章 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汽车通过性的相关参数,以及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了解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相关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掌握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和总加权值评价法。
重点:汽车通过性的相关参数、平顺性的相关评价指标。
难点: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
1. 轮廓通过性参数: 最小离地间隙、 接近角与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转弯直径和内轮差、转弯通道圆等。
2. 牵引支撑通过性
主要评价指标:附着质量、附着质量系数及车辆接地比压
3. 汽车倾覆失效
汽车侧翻的条件、汽车侧滑的条件、汽车纵向倾覆的条件
4.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汽车的最大单位驱动力、行驶速度、汽车车轮、液力传动、差速器、悬架、拖带挂车、驱动防滑系统(ASR)、驾驶方法等
第二节 汽车行驶平顺性
1.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1)平顺性评价指标(2)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3)总加权值评价法
2.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1)悬挂结构 (2)轮胎 (3)悬挂质量 (4)非悬挂质量
(三)考核知识点
1. 汽车通过性的定义、分类和参数。
2.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3.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法。
4.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四)考核要求
1. 汽车通过性的定义、分类和参数。
识记:定义。分类。参数。
2.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
领会:汽车的最大单位驱动力、行驶速度、汽车车轮、液力传动、差速器、悬架、拖带挂车、驱动防滑系统(ASR)、驾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3.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法。
识记:平顺性评价指标。
简单应用:(1)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2)总加权值评价法。
4.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领会:(1)悬挂结构 (2)轮胎 (3)悬挂质量 (4)非悬挂质量。